包装企业网欢迎您!

探析塑料软包装印刷中的环保问题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1年3月16日    关注数:2500 次

摘要:塑料薄膜凹印由于采用有机溶剂,不仅在生产中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软包装中残留的有机物给食品安全、卫生带来巨大隐患。另外,废弃的塑料包装制品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塑料薄膜凹印由于采用有机溶剂,不仅在生产中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软包装中残留的有机物给食品安全、卫生带来巨大隐患。另外,废弃的塑料包装制品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材料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食品包装、海产品包装、工业品包装、日用品包装、药品包装、服装包装等大量采用软包装,软包装成为我国塑料 工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国内软包装对塑料薄膜的需求量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2007年,我国塑料软包装量约 450万吨。另外,我国对无菌软包装的需求较大,还有很多新型软包装尚未开发,如目前我国鲜肉保鲜包装及低温保存尚未普及,也尚未形成产业链,蔬菜、水果 保鲜几乎是空白。据有关部门及专家预测,未来5~10年我国乳品、鲜肉、蔬菜、果汁、饮料以及佐料包装将有较大发展,这类产品的最佳包装是无菌包装。此 外,蔬菜、酒类等无菌软包装也有待开发,这预示着软包装需求量将迅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各类塑料软包装膜的年需求量将达到540万吨。
  
  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 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一举措对较少薄塑料袋废弃物污染意义重大。目前,这一举措已在各大城市开始实施。笔者认为,对塑料软包装印刷造成污染的 对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积极开发和应用复合环保要求的绿色凹印油墨
  
  以水作为溶剂的水性油墨是世界公认的环保油墨,也是目前所有印刷油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油墨。在美国有80%的凹版印刷品采用水性油墨, 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等)在塑胶薄膜中使用水性油墨的量也愈来愈大。同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相比,水性油墨具有环保安全、耗墨小、成本低等 优点。我国水性油墨用量依然很小,年需求量为10万吨左右,但水性油墨用于包装印刷制品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新型醇溶性凹印油墨以食用酒精作溶剂,安全、无毒、环保、卫生,是传统塑料凹印油墨的理想替代品,在目前水性油墨技术条件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选 用醇溶性油墨是众多塑料印刷厂家的首选。虽然醇溶性油墨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些脂类或其他类型的溶剂作稀释剂,算不上真正的环保油墨,但它是凹印油墨从传统 溶剂型油墨过渡到水性油墨的重要过渡性产品。目前,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在研发和应用新型的醇溶性油墨。
  
  另外,UV凹印油墨与大豆油墨等也是比较环保的油墨。目前,固化速度快、印品一致性好且墨层厚的UV凹印装饰性油墨国内已有大量生产,但UV凹印油墨 成本较高限制着其在塑料凹印中的大量应用。总之,低VOC排放的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在塑料凹印中的普及将越来越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积极开发和应用可降解性绿色包装薄膜
  
  可食性包装膜,如壳聚糖可食性包装膜、玉米蛋白质包装膜、改性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及复合型可食性包装膜等,可以用于各种食品的内包装,如裹包糖果、黏 性糕点的衬垫,或制成肠衣、果衣与胶囊等。它迎合了现代消费快捷方便的趋势,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可食膜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 展,可食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可食膜还存在着加工性、机械性强度、保护功能性方面比塑料薄膜差、成本高等不足之处。
  
  可降解薄膜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 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国内研发的品种已涵盖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化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填充型光氧降 解、全生物降解等。
  
  水溶性薄膜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于水的薄膜,作为一种新颖的绿色包装材料,在欧美、日本等国被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例如农药、化肥、颜料、染料、清 洁剂、水处理剂、矿物添加剂、洗涤剂、混凝土添加剂、摄影用化学试剂及园艺护理的化学试剂等。水溶性薄膜由于具有降解彻底、使用安全方便等环保特性,已受 到世界发达国家广泛重视,其中溶解性最好的水溶性薄膜为聚氧化乙烯薄膜。
  
  3、建立完善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塑料包装回收再利用是一种最积极的促进材料循环使用的方式,是有效节约原料资源和能源、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塑料软包装废弃物的 回收再利用状况很差,呈现回收意识不强、回收技术不高、回收脱节、回收难度大和回收率低(不足5%)共存的局面。因此,增强广大消费者的回收再利用意识, 建立一整套完善有效的回收渠道和体系十分必要。


  • add220

版权所有 © 包装企业网 浙ICP备14043355号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宾虹路1315号西京大厦311室 联系电话:0579-82583787 E-mail:info@packltd.cn